“喊”是指家长给孩子设定自己的教育目标,比如年级前十,钢琴达到十级等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,父母告诉他们的孩子该做什么,并对他们大喊大叫。例如,当孩子拿起一本书要看的时候,家长大喊:“你的作业没做!”当孩子拿起球要玩时,家长喊道:“回钢琴房去,你今天还没练钢琴呢!”久而久之,孩子觉得做作业、弹钢琴或不弹钢琴,这些都是父母的需要,自己感觉不到任何快乐,甚至不能撕毁作业和损坏钢琴,因为他们被剥夺了自己的娱乐、休息,剥夺了自己爱好别的东西的权利,他们成了死敌。
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受父母摆布,长大一点就开始叛逆:边玩边做作业,总是把父母不喜欢的书藏在书包里;弹钢琴只是机械的重复,没有情感输入,更没有形成音乐的能力;放学后推迟回家玩运动或电子游戏。对于“大喊大叫”的父母来说,标准往往不是来自于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理解,而是来自于比较,来自于别人的孩子。这些父母总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把自己和别人的孩子比较:“你看那个孩子,他怎么这么自卑,怎么学得这么好?”你还不如吃一半呢!殊不知,这种比较对孩子的自尊心是极大的伤害,对自信心是极大的打击。甚至有些孩子抱着自暴自弃的想法,把父母的懊恼变成愤怒,作为对父母的报复。许多家长不再大喊大叫,而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,关心考试、大学入学、人生规划、职业选择以及其他涉及孩子自身发展的事情。当孩子高中毕业,上不了好大学,父母感叹,同样是花钱让孩子上大学,不管“大学”是正式的还是不正式的,父母在支付高额学费的时候不说,孩子还是继续玩......眼看着孩子找不到好工作,父母忧心忡忡,又“什么都做”,寄钱,信任关系,求我们的想法是为孩子找一份更好的工作。
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“啃老族”家庭?经济发展、高校扩招、人格要求,这些只是外在诱因,内在的直接原因不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,也是“中国式家教”的必然结果。在“啃老族”的家庭中,父母一提到自己的孩子不谋生,往往就会感到厌恶和后悔,而孩子要么不关心,要么也是一脸抱怨。多么惨痛的教训!多么可怜的报酬!向这些家长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教育不是被动的,而是主动的。不是让孩子被动地按照自己的安排,而是激发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目标。教育不是扑灭一团火,而是点燃它。不是要熄灭不在自己想象范围内看孩子的念头,而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,激发孩子追求梦想的热情。记住,内心最大的伤害不是从希望到绝望,而是从不曾有希望;人生最大的损失不是失去生命,而是他的生命从未开始。